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资料

申论备考热点之“中国式现象”背后的文化心理

发布于:2015-08-27

              申论备考热点之“中国式现象”背后的文化心理

      近来,“中国式过马路”一词无疑成为各大媒体的新宠,充斥于报端的分析议论文字无数。然而若是国人自声讨辩护种种鸡飞狗跳中抽出身来,便会发现身边诸如“中国式过马路”这样的风景,实在不过是冰山一角—— 
  博物馆中“禁止拍照”警示牌周围犹自明明灭灭的闪光灯,是为中国式拍照;行人大模大样跨过栏杆,身下的“严禁跨越”在风中无奈翻动,是为中国式跨栏;整整齐齐停放汽车的路边恰恰安放着“此处禁止停车”的标识,是为中国式停车……诸如此类,数不胜数,组合在一起便成了你我司空见惯的“中国式生活”。 
  而这种种现象之所以贴上“中国式”的标签,究其根本,还是要从你我自身找原因。 
  层出不穷的“中国式现象”,说到底还是根深蒂固的“中国式心理”作怪。“中国式心理”乍一看玄乎,说穿了无非“法不责众”四字而已。 
  抱持“中国式心理”的国人想来大抵如此,起先打算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然而身边众人个个对此熟视无睹,日子一久敬畏之心渐失,加之贪图方便,便也壮着胆子翻越规则之线。类似举动做的多了,也就益发明目张胆起来,偶有迟疑也会以“这么多人在做不差我一个”“大家都这样我怕什么,难道一个个罚过来不成”之类的理由自我安慰,于是心安理得把“中国式行为”进一步发扬光大。 
  “中国式心理”,说到底即是对于规则的意识淡薄,“中国式过马路”是如此:“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与红绿灯无关。”,种种“中国式行为”亦是如此:“够一撮人就可以行动,与规则无关。” 
  人多力量大,无可厚非。但若是曲解词义,发展成为“中国式心理”,也即因为人多而失去了对规则的敬畏之心,因为人多就敢于无视规则的边界做出种种“中国式行为”,因为人多就抱持法不责众的念头无视违反规则的后果,那么就有进行根治的必要了。 
  细究“中国式心理”的病原,原因有二:一方面,国人本身的平均素质不高,对于遵守规则的意识淡薄,又兼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作怪,往往贪图方便跟随大众,从而无视规则做出种种并不光彩的“中国式行为”;另一方面,有关部门针对某些规则的具体措施并不完善,定下规则却又不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长此以往人们发现违反规则代价轻微甚至可以不计,自然也就视规则于无物。以前文的博物馆为例,若设有完备的监督管理机制,那么我想敢于违反“禁止拍照”规则者必然大大减少,壮胆跟风者也会相应削减。 
  “中国式心理”的产生并非一日之寒,要想杜绝“中国式心理”也非一日之功。从各方面提高国民素质,逐步完善监督管理机制,都不是旦夕之间可以完成的事情。但是我们首先要看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且付之于行动,滴水穿石虽然道阻且长,但辛苦定然不会白费,怕只怕掩耳盗铃得过且过,任冰山暗礁一日日壮大。 
  我愿终有一日,“中国式”不再是如今充满苦涩自嘲的规则意识淡薄的代名词;我愿终有一日,我们可以指着井然有序的一切,抬起头微笑着说:“看,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