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考申论备考热点之奢靡广告当与传统民俗“水火不容” 中秋临近,记者发现,一些新闻媒体、网站上频频出现高价礼品的广告,用词尽显奢华诱惑,令人不得不警醒广告背后可能出现的奢靡之风和享乐主义抬头现象。在北京长安街附近一家五星级饭店,从摆放出售的月饼礼盒广告用语中可以看到“豪华尊贵”“富丽堂皇”“重要贵宾首选”等词汇,极富诱惑力。(8月27日《人民日报》) 极具诱惑力的广告用语,的确能打动人心。尤其是假日礼品,商家为了显示出其“大家”的风范,不惜花重金打造出极品奢靡广告,以招揽顾客前来光临购买。在此次报道中,中秋月饼的广告语,商家更是费尽心机,“豪华尊贵”“富丽堂皇”等尽显奢华的词语,都用在了小小的一块月饼上,足见,这样的月饼是非同寻常的,也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了的。作为普通的百姓,最喜欢的还是“五仁豆沙”,月饼包装得再好,广告再怎么显示出尊贵,还是离不开那传统的味道。而这些只是用奢华广告词包装起来的月饼,必然与奢靡享乐生活是分不开的。 我们知道,奢靡奢侈的月饼礼盒,肯定不是老百姓买来自己吃的,更多的是买来作为节日礼品送人的。但不管月饼广告做得再怎么吸引人,月饼的口味仍离不开传统的那几种味道;广告词再显现华丽奢靡,产品生产安全保质保量才是王道。但奢靡的广告背后,当作礼品当然是形象的提升。有的人说,在中秋佳节,月饼就象是一个皮球,在官员与老板之间相互传送,等到月饼传到最后一个人手里时,月饼已经发酶变质,就不再是月饼那么简单了。在月饼礼盒的转换之间,留下了老板与官员相互间的手印,一盒不经意的月饼,自然就成了贪腐的重要工具。 买月饼的人不吃月饼,收月饼的进行中间转送,最后都成了猪的美味和在垃圾场觅食流浪狗的口粮,那这样的月饼就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不管广告再奢靡,用料再名贵,制作再精细,最终成为了“权钱交易”的二传手,那这样的奢靡月饼就是罪魁祸手。这说明,奢侈的月饼广告,其背后意味着有大文章可作。事实上,反四风本身就是一场持久战。奢靡之风的短暂消退,很大程度上是相关公务人员骑墙观望的姿态使然。高压之下,其避风头的心态让其压抑内心的冲动来规避政治风险。一旦其认为风头过了,又旧病复发故态萌生。 中央“八项规定”颁发以来,根治了用公款购置礼品,严厉惩治节日送礼的腐败之风,月饼尤其是“天价月饼”销售受到严重挫伤。但近期,随着中秋佳节的来临,市场再现奢侈月饼、天价月饼,这无不让人警醒,奢靡的不仅仅是月饼本身,而是那些为了有利可图的送收月饼之人。因为有人喜欢奢靡,商家才量身定制;因为有了市场的大量需求,货物才能在线下或线上进行流通。因此,我们在警惕奢靡月饼入侵官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保持传统月饼加工包装,不能让这种变质了的“奢靡”之气绑架了月饼的传统本性。也唯有斩断利益链条交易的无形之手,才能让传统月饼回归到原有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在吃月饼的同时,激起人们回味关于月饼的美好故事,体现合家团圆的良好气氛,而不是因为以月饼作为利益输送的工具,引发一桩桩“不团圆”的悲伤故事。 不管月饼广告是如何奢靡,也不管其价格是如何的“天价”,从节日文化的角度看,其中渗透的是腐败,败坏的是社会风气,破坏的是传统习俗。当然,即便没有奢靡广告,没有“天价月饼”,也还会有其它的送礼方式。为什么一到节日,就大兴奢侈腐败之风,与民俗文化相背离?虽然“节日经济”是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但“节日腐败”的泛滥,是一件让人深恶痛绝的事情。只有坚决叫停奢靡的月饼广告,才能从根源上遏制“天价月饼”的出现,纯朴的民俗之风和传统的节日文化氛围才能理性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