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考申论备考热点之“不比吃喝穿戴”唤醒“消费型小孩”
日前,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守则》共9条,282字,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保留了2004年守则中仍具时代价值、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应长期坚持的内容,也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可以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8月28日多家媒体报道)
所谓“消费型小孩”,是说,当下,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不仅仅成人动辄用五颜六色的“物质的光芒”,装扮生活面孔,就连孩子也成了“物质化小孩”,过分用物质、财富、感官刺激,来凸显存在价值。
比如,当下中小学生之间就有严重的攀比之风,比生日会、比手机、比父母开的车。天津河西区小学生晨晨说, “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我又抱回来了!他们嫌便宜不要!”更有甚者,还出现了“现在就要一代”,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生活过得更好,总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立即想办法满足,即使孩子提的要求超出家长的经济能力,甚至根本不是正常需求,有的家长也会尽量满足。
将消费当做了一种“面子的杠杆”、“ 虚荣需要”,成了“浪费”,不但会造成物质损失,也会让孩子们的体恤意识、奋斗意识、珍惜意识、创造意识、量入为出原则,暗淡很多,比如,动辄乱花钱的孩子,对劳动成果和财富,不够珍惜,甚至生有惰性十足、上进意识不足、过于自私和冷漠的态势,缺乏精神的丰盈和人格轻盈,出现精神发展童龄化。
作为未成年人精神、道德成长的重要“指南”,《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将“不比吃喝穿戴”纳入其中,无疑是一个及时提醒,如果说过去,“不比吃喝穿戴”还停留在自发阶段,就算是有些学校和孩子,对于各种浪费行为,置之不理,甚至形成了“浪费有理”的论调,家长和社会也不好硬性批评什么,“无法可依”嘛。今后,将“不比吃喝穿戴”提升到了宏观和公共高度,学校和基层教育机构,对于各种浪费行为,仍然引导不够,不以为然,那就要受到严厉批评了,这就是一种当之无愧的“教育失当”了。
中国是一个“节俭大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亲亲、仁民、爱物”,等就是最好的“节俭号子”,引导更多公民崇尚节俭,以俭为美。——我们将“不比吃喝穿戴”写入《中小学生守则》,告诉孩子们,要力行节俭,杜绝浪费,也是对节俭精神的最积极的落实。
让我们走出“相互攀比”误区,倡导简约价值观,多为孩子营造纯真、善美、高尚、健朗、开放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成为坚强独立、气象开阔、身心和谐的 “朴素的小孩儿”, 各种攀比现象也就能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