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知识

教师每日一练(3.2)

发布于:2017-03-02

此为第八章的知识点了练习题。我们将知识点和练习题一起发布。

【导读】华夏教育你提供以下公告内容,更多详询请关注凉山人事考试信息网微信(lsrsks)或咨询面试备考答疑QQ群 176893968,我们将及时为你更新推送消息,公考面试咨询热线:0834-6189966。请根据自己的身份扫二维码加入公考微信群。群满可以加微信号:lsrsks (加后优先拉入公考群哟)凉山州教师公招群


第一节 学校德育概述

一、学校德育的含义

1、形式: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2、概念: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把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

二、学校德育的功能(详细阐述见教材)

1、社会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功能)

2、个体功能(生存、发展、享用功能)

享用功能是德育个体功能的最高境界。

3、教育功能(教育或价值属性、对其他子系统的功能)

德育对其他诸育的促进作用:动机作用、方向作用、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三、学校德育的目标(详细阐述见教材)

四、中小学德育的内容(详细阐述见教材)

1、政治教育

2、思想教育

3、道德教育

4、心理健康教育

5、遵纪守法教育

第二节 学校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学校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三、德育过程的矛盾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四、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注意把握知、情、意、行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虽然知、情、意、行是从低级到高级的阶段,但在德育的过程中并不一定要从哪个步骤开始,每个步骤均可成为德育的开端。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参与社会交往看作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道德内化为品德,品德外化为行为;德育过程基本矛盾转化。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反复抓,抓反复。

第三节 中小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一、德育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1、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

2、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在一起

(二)、疏导原则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宽严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不能姑息迁就,放松要求,要注意防微杜渐,从小就培养好的习惯。

(四)、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二、德育途径

1、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基本途径)

2、课外、校外活动

3、班主任工作

4、劳动

5、团队活动

三、德育方法(详细阐述见教材)

1、说服法

1)、目的性明确

2)、应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3)、注意时机,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榜样法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爱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锻炼法

1)、坚持严格要求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3)、注意检查和坚持

4、陶冶法

1)、创设良好的情景

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1)、公平、公正、合情合理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

3)、注重宣传与教育

第四节 德育模式

一、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具体参见教育心理学相关章节,这里只做简要介绍)

1、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1)、前道德阶段(0—4岁):儿童不能把自己与外界区分开来,将自己与外界混为一谈,以为自己等同于外界,没有和外界共处的规则意识。

2)、他律阶段(4—8岁):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依据外在的规则做出的,他们的道德标准只取决于是否自己是否服从这些成人给予的外在规则,道德判断只注重外在的行为结果,而不关注内部的动机,受自身之外的道德规则所支配,具有被动性和客体性。

3)自律阶段

从外在的客体性转向内在的主体性。

2、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详细阐述见教材,更详细参加以后的教育心理学相关内容)

1)、两难故事法

2)、三水平,六阶段

二、体谅模式

1、创始人:英国的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

2、理论假设: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3、优缺点

三、社会学习模式

1、代表人物:班杜拉(美国)

2、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

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3、优缺点

四、集体教育模式

1、代表人物:马卡连柯

2、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方式。

3、“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

4、平行教育影响原则与前景教育原则

5、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A、智育
B、德育
C、劳动教育
D、自我教育
2、( )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A、德育目标
B、德育内容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3、( )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A、德育规律
B、德育内容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4、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中。
A、德育内容
B、德育规律
C、德育原则
D、德育方法
5、在德育内容的选择依据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德育目标
B、生产力水平
C、时代特征
D、文化传统
6、我国商、周时期的奴隶社会重视“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 )主要是德育内容。
A、礼
B、射
C、御
D、书
7、( )不属于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的内容。
A、增强国家和民族意识
B、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C、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D、弘扬国际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
8、德育的永恒主题是( )。
A、理想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劳动教育
D、纪律和法制教育
9、教育学生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使学生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之理,这是( )的内容之一。
A、理想和传统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劳动教育
D、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10、( )是德育内容的最高层次。
A、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B、理想和传统教育
C、集体主义教育
D、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11、以下不属于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的是( )。
A、生命教育
B、生活教育
C、生态教育
D、生存教育
12、“三生教育”是指( )。
A、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
B、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理教育
C、生存教育、生理教育、生命教育
D、生理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
13、生活教育来自( )的“生活教育理论”。
A、杜威
B、赫尔巴特
C、陶行知
D、蔡元培
14、( )是向全社会普及安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A、生命教育
B、生存教育
C、安全教育
D、生活教育
15、下列不属于升学指导的内容的是( )。
A、就业具体指导
B、思想指导
C、复习指导
D、心理指导
16、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是指( )。
A、品德形成过程
B、德育过程
C、德育目标
D、德育原则
17、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18、( )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内容
D、德育方法
19、( )是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或手段。
A、德育目标
B、德育内容
C、德育活动
D、德育方法
20、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 )之间的矛盾。
A、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
B、教师的道德教育水平
C、学生被期望的品德发展水平
D、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2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22、关于德育规律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通过活动与交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23、( )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A、活动
B、活动与交往
C、道德认知
D、实践
24、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和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25、“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说明德育过程是( )。
A、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D、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26、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27、( )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
A、德育原则
B、德育目标
C、德育内容
D、德育模式
2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此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导向性原则
30、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体现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疏导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31、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了( )的德育原则。
A、疏导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知行统一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32、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33、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教育个人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这样的德育原则是( )。
A、知行统一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 )的成功教育经验。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科夫
3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思想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连贯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3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7、在德育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辩证地认识学生的德育原则的是( )。
A、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38、孔子提出了“力行近乎仁”这一观点,它所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9、( )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
A、德育原则
B、德育途径
C、德育方法
D、德育目标
40、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41、( )是为达到既定德育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参与德育活动时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称。
A、德育目标
B、德育原则
C、德育途径
D、德育方法
42、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43、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箴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励、自警、自律,使其获得教益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个人修养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修养指导法
44、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 )。
A、事实说服
B、理论说服
C、直接说服
D、间接说服
45、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榜样示范法
D、说服教育法
46、通过报告、谈话、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47、根据学生善于模仿、崇拜英雄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 )。
A、说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
4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D、情感陶冶法
4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情感陶冶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50、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51、组织活动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52、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与德育中的( )精神相一致。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53、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54、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情感陶冶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修养指导法
55、“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56、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以美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心……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
A、说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57、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品德评价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修养指导法
58、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的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
C、品德评价法
D、品德修养指导法
59、( )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修养指导法
C、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60、( )对德育方法有特定要求。
A、德育目标
B、学生的年龄特点
C、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
D、德育内容

二、判断题

1、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
2、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3、生存教育就是指导人们在面临灾害时如何自救的教育。
4、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德育的客体又是德育的主体。
5、德育过程就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6、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7、德育过程必须遵循知、情、意、行的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8、德育工作者在德育过程中,应贯彻“理智主义”而非“情感主义”。
9、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不同于社交活动。
10、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11、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学生各种思想品德的不稳定性与社会各种影响的复杂性决定的。
1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
13、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专门途径。
14、进行德育完全是政治老师的事。
15、榜样示范法是德育中运用最广泛的基本方法。
16、孟子的“自省、自强”体现的德育方法是实际锻炼法。


1、B【解析】德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确保其他各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德育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品德发展,并为体、智等的发展提供保证和动力,从而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
2、A【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3、B【解析】德育内容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4、A【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的总体规格要求,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完成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保证。
5、A【解析】德育目标决定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
6、A【解析】礼,指的是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属于德育的内容。
7、C【解析】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或热爱态度。国际主义教育主要指国际理解教育与世界和平教育。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是理想和传统教育的内容。
8、B【解析】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永恒主题。
9、C【解析】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生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的品质;教育学生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
10、D【解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是德育内容的最高层次。它包括:认识人生、规划人生,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1、C【解析】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包括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升学就业指导。
12、A【解析】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合称“三生教育”。
13、C【解析】生活教育来自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学校社会化”“教育生活化”“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14、C【解析】安全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德育形式。安全教育是向全社会普及安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
15、A【解析】升学指导包括思想指导、复习指导和心理指导。就业具体指导是就业指导的内容之一。
16、B【解析】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17、C【解析】德育过程是由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共同构成的,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
18、A【解析】教育者是德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是一定社会德育要求和思想道德的体现者,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个体教育者和群体教育者。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9、D【解析】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或手段。
20、A【解析】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21、D【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相互统一的过程,对其进行的提高过程不一定要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培养顺序,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最后达到四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22、C【解析】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长期直线提高的过程。
23、B【解析】从思想品德产生的根源上说,活动与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4、A【解析】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要求在品德形成和不良品德的克服中不要操之过急,要经过多次的培养和矫正训练。
25、D【解析】德育活动寓于多种活动之中,表明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26、D【解析】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27、A【解析】本题考查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基本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
28、A【解析】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我国,德育工作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要同共产主义目标相联系。
29、A【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这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30、D【解析】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将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题干中既注重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又注重培养行为习惯,符合知行统一的原则。
31、D【解析】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
32、C【解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33、D【解析】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教育个人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34、A【解析】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则”。
35、B【解析】题干意为孔子一步一步地由浅入深地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让弟子的常识渊博,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受到这样的教育,会让弟子感到学习是很快乐的事,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永远不想停止。这体现的是德育的疏导性原则。
36、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7、A【解析】德育必须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品德健康顺利地发展。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38、C【解析】“力行”即身体力行、亲自实践。这句话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原则。
39、B【解析】德育途径又称为德育组织形式,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生实施德育时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渠道。
40、A【解析】我国中学的德育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41、D【解析】德育方法是指为达到既定德育目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参与德育活动时所采取的各种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42、A【解析】说服教育法又叫说理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
43、A【解析】题中的描述属于说服教育法中的语言文字说服。此题易误选D项,品德修养指导法重在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品德修养。
44、A【解析】说服教育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如讲解、报告、谈话、辩论、读书指导等;另一种是运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
45、D【解析】说服教育法是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运用很广,其他德育方法都需要综合运用这一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46、B【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如讲解、报告、谈话、辩论、读书指导等;二是运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
47、C【解析】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
48、C【解析】桃树、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这体现了教师在德育中身教重于言教,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49、B【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树立榜样来影响学生的品德、情感和行为,它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榜样示范法”。
50、A【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题干中的“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体现了实际锻炼法的内涵。
51、C【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52、D【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实际锻炼法与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不谋而合。
53、C【解析】于老师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实际锻炼法的具体运用。
54、B【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情感陶冶的方式有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55、C【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的是情感陶冶法。
56、B【解析】从“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可看出是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自觉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方法。
57、B【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
58、C【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方法。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的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体现了品德评价法。
59、B【解析】本题考查品德修养指导法的概念。品德修养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
60、D【解析】德育内容对德育方法有特定要求。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德育内容需要采用不同性质、不同类别的德育方法。
二、辨析题
1、错误。
【解析】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错误。
【解析】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3、错误。
【解析】生存教育是向学生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生存教育不只是面1临灾害时的自救。
4、正确。
【解析】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包括受教育者个体和群体。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是接受教育的客体,又是积极参与德育过程、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具有双重地位与作用。
5、正确。
【解析】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6、错误。
【解析】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品德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因素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7、错误。
【解析】在品德发展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没有必要一定遵循知、情、意、行的顺序。
8、错误。
【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要素构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即这四个心理要素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德育工作者不仅要注重“理智主义”,也要注重“情感主义”,注意二者的结合。
9、正确。
【解析】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与一般的活动和交往不同,是一种教育性活动和交往。它具有引导性、目标性和组织性;它是教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交往;它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10、正确。
【解析】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经过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才能发生作用,促使学生品德的真正形成。学生心理上的矛盾运动是推动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动力。
11、错误。
【解析】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是由其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决定的。
12、正确。
【解析】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教学具有教育性。从学科性质划分,教学可以分为思想品德课与各科教学。
13、正确。
【解析】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专门途径。思想品德课可以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备做人的道德知识,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4、错误。
【解析】各科教材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各科老师应该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进行德育并不仅仅是政治老师的事。
15、错误。
【解析】说服教育法又叫说理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它是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
16、错误。
【解析】孟子的“自省、自强”体现的是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的德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