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推荐位

2016国考《申论》试题(副省级)分析

发布于:2015-12-07

          2016国考《申论》试题(副省级)分析

          作者:杜海峰(华夏公考教育客座讲师)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xiaojianjiu

2016年国考已经落下帷幕,全国上百万考生参加了这次“大会战”。与上午很多同学反映说《行测》没有做完相比,下午的《申论》或多或少让大家心里稍稍平和了些,毕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写完了。当然这个是最低的要求了。那今年的《申论》难度如何,主要测查的是什么能力呢?对今后的备考有什么启示呢?下面我们来分析。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今年的《申论》题目。

 一、阅读“给定材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15分)

要求:(1)概括准确,语言简明

2)字数250字以内。
 二、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的太快,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材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10分)

要求:(1)、层次清晰,语言简明

2)、在150字以内

 三、某美术馆正在策划艺术家黎明的作品展,请根据“指定材料4“为这一作品展撰写一则导言。(20)

要求:(1)、围绕黎明的创作宗旨、作品材质及艺术追求等方面作答;

2)、内容具体,层次分明,语言流畅。

3)、不超过400字。 
  四、某区一中学举办文明素养教育主题宣传周活动,假如你是该区文明办的相关负责人,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开幕式上讲话。请结合给定资料5”,写一篇题为素质养成,从学会道谢和应对致谢开始的讲话搞。 20分)

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对象明确、切合主题

3)、言语生动、有感染力

4)、不超过500
  五、给定材料3中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35分)

要求:

(1)   自选角度、见解深刻

(2)   参考“指定材料”但不拘泥于“指定材料”

(3)   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   字数在1000-1200字。

相信考了的同学对这几个题目是记忆犹新的。没参考的同学看到这些题目也会感到明显地变化,那就是最后一题的分值降了。总的来说今年的题目和往年相比难度持平。在今年的考试中特别注重考查同学们的几大能力,而这几大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以后省考和明年国考测查的重点,所以对想参加省考和国考的同学来说是个很好的启示,今后要加大对这几种能力的练习和提升。

第一、阅读理解能力。国考虽然说比省考要难,但是题目的编辑是不能逃脱考试大纲的。今年的《申论》考试大纲依旧对阅读能力做了要求,大纲要求我们“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因此在考试中用2道题进行准确提炼考核是完全合理的。而且在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中,能对问题本质进行概括和提炼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同学们一定要加大练习。那如何练习概括能力呢?首先我们要知道阅读概括能力主要是考查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抓主要关键句,并进行综合整理的能力。要想有很好的阅读概括能力,必须要让自己养成读书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比如看完一篇文章或者是一本书一定要写读后感,并规定字数,这样日积月累定能取得效果。当然要是有老师的帮助会更好。

第二、文字表达能力。今年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加强了实际应用的测查。比如第三题和第四题,一道让我们一写一篇导言,一道让我们写一则讲话稿。可以看出今年《申论》的考查更加注重从公务员日常工作出发。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在今后的复习备考中,要加大对一些应用文体的练习,不但要掌握应用文体的书写格式,还要掌握应用文体的书写思路。比如作为讲话稿在书写之前就要搞清楚讲话稿的格式,要有开头,讲话缘由,讲话内容,结语祝贺等。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自己的身份、用语、讲话逻辑顺序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或者是什么,怎么办)。这样才能在把讲话稿写的好。为此希望同学们加强新闻发布稿,讲话稿,说明等的练习。此外今年的《申论》题明显地增加了对古代传统文化的考察,例如最后一题,就让考生以《论语》中的一句话来写文章。这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平时讲话的风格,在鲜明的观点中引用无数的经典名言。习总的这种表达方式,不但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字功底,也给我们大家树立了榜样,特别是对考公务员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启示。今后要加强传统文化方面的阅读和应用,要增加自己语言的厚度,让语言为自己加分。

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说是公务员《申论》考试重点测查的能力。主要在最后一题中做重点考察。本次《申论》最后一道题用《论语》中的“不学礼,无以立”为话题写文章。要求参考指定材料但又不拘泥于指定材料。这期间就对考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察。看考生能不能做到从小处着眼而看到整体。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说就是能不能把部分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不学礼,无以立”,这句话看似只说的是个人,但是能不能由个人而推及国家,能不能由国家而推及到世界,能不能由礼而推及到法,能不能指出目前我们在礼仪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能不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等就非常重要了。这种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同学们需要加大阅读,特别是要加大对国家相关领导人重要讲话的阅读,加大对知名评论网站的评论员文章的阅读,加大对《人民日报》等党报的阅读,另一方面就是要学会做好读书笔记。把重要的观点和论点一定要熟记,如此才能在考场上文思泉涌,好词不断。

总之,今年的《申论》已经考完了,试卷对于未来的考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从真题入手,加大阅读和练习,为今后的《申论》高分冲刺。

     后续我会把今年《申论》参考答案写出来以飨读者。

 

                                        杜海峰

                                   20161130